首页

成都捆绑

时间:2025-05-26 07:01:13 作者:谌贻琴出席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开幕式并致辞 浏览量:82193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9日下午举行记者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疾控局四位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介绍,今年就业市场开局良好,企业开工复工复产,农民工返岗流动平稳有序,求职招聘活跃度上升,值得关注的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康养护理、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服务业需求走高,小微企业招聘需求明显增加,技术技能岗位需求快速上升。就业市场的这些变化充分印证了当前中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巩固增强,服务消费潜能的加速释放,也折射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新趋势、新机遇。

  从走势看,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高质量发展具备坚实的支撑,做好就业工作具有许多有利的条件,我们对保持就业局势持续稳定有信心、有底气。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仍待破解,部分劳动者就业面临一些困难问题,稳就业还需付出更多的努力。

  今年的就业工作,更加突出就业优先的导向,全力以赴稳就业、惠民生、促发展,重点是从五个方面来发力:

  第一个方面是全力稳定就业岗位。

  第二个方面是全力拓宽就业渠道。将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各类经营主体的支持;大力培育数字经济、银发经济等就业新的增长点;完善灵活就业的服务保障措施,支持劳动者多渠道灵活就业。

  第三个方面是全力提升就业技能。

  第四个方面是全力优化就业服务。

  第五个方面是全力保障重点群体。

  (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曹子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埃及驻华大使访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助推两国联合申遗

吴谦指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始终是动荡世界的稳定器、国际安全的正能量、维护和平的行动派。随着中国军队的发展壮大,国际社会对中方提供更多公共安全产品的期待也在上升。国防费适度稳定增长,将有助于中国军队践行全球安全倡议,更加有效地开展国际维和、海上护航、人道主义救援等行动,为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多贡献。

中国贸促会:七成以上外企看好未来5年中国市场前景

近年来,水利部重点聚焦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干涸问题,加快推进母亲河复苏行动,持续改善河湖生态环境,有效保障河湖生态流量,维护河湖健康生命。2023年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通过卫星遥感影像对比分析,对乌梁素海、塔里木河、居延海、永定河等生态脆弱河湖复苏后的水土保持及生态改善情况进行了重点监测。结果显示,乌梁素海生态补水影响评价区湖体生态功能逐步恢复,生态环境持续好转。与生态补水前(2004年)相比,2023年乌梁素海生态补水影响监测评价区域约355km2范围内,水域面积从308.94km2增加到337.18km2,增加了28.24km2,增幅9.14%。湖周水土流失面积由28.72km2减少到4.02km2,减少24.70km2。塔里木河生态输水影响评价区生态逐步向好,生态输水效益显现。与生态输水前(1998年)相比,2023年塔里木河生态输水影响监测评价区域约3.02万km2范围内,水域面积增加431.73km2,增幅29.46%;植被面积增加0.47万km2,增幅38.10%;沙地面积减少0.52万km2,减幅43.22%。区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0.62万km2,减幅38.81%。居延海生态调水影响评价区生态环境稳步好转,干涸湖泊重现生机。与生态调水前(1999年)相比,2023年居延海生态调水影响监测评价区域约0.47万km2范围内,河道湖泊等水域面积增加了约2.5倍;中覆盖度及以上林草地面积增加312.26km2,植被恢复成效明显。区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454.54km2,减幅10.80%,高强度侵蚀面积减幅明显,其中极强烈、剧烈侵蚀面积减幅达92.04%、99.68%。永定河生态补水影响评价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水土保持功能进一步提升。通过2023年3—6月汛前影像与2018年生态补水前影像对比分析,永定河生态补水影响监测评价区域约0.17万km2,增幅7.97%;水土流失面积减少74.35km2,减幅达51.89%。

(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刘汉元:建议建立电网碳排放因子数据库

3时45分许,发射塔架开始逐级打开,神舟十九号船箭组合体渐渐展露于天地之间。在夜色笼罩的茫茫戈壁上,乳白色箭体傲指苍穹,在灯光照射下格外醒目。而灯火之外的暗夜里,隐没着无边无尽的广阔大地。

沈阳市烧烤协会成立

江西南城9月2日电 (巫发阳 余斌 吴剑辉)秋日时节,走进江西抚州市南城县浔溪乡,漫山遍野的竹林郁郁葱葱,不仅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支柱。

聪明大脑是如何炼成的?

以环境之优促市场主体之“强”。通过法治手段明确相应的改革措施和解决路径,进一步破解当前营商环境痛点难点堵点,维护公平公正市场秩序,从而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